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时代,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一、增强网络话语权构建的主动性
1.把握网络话语交锋特征。网络话语权争夺实质是利益的争夺,其背后蕴含着网络生存发展空间、意识形态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之争。通常情况下,网络话语交锋建立在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基础上,具有长期性、隐蔽性、渗透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征,掌握网络话语权交锋的规律,才能更好应对不同网络话语交锋,赢得网络话语权。
2.加强主流媒体话语引导。信息网络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对网络话语的引导,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对公众网络生活的正向引领作用。同时结合网民的实际需要,关注网络话语走向及呈现的特性,及时提供网民关心的重要讯息,及时解答网民关心的各种问题,保证网民的知情权,从而接纳和认可政府所传递的讯息。
3.建设网络话语传播平台。网络话语传播平台的构建,有助于畅通普通民众提供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扩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范围。要主动出击,抢占传播阵地,打造政治理论学习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学习资源。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推进网络话语权的整体优化
1.丰富网络话语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建设,使话语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社会实际,将晦涩的专业性话语转变为通俗的生活化语言。要立足实践进行话语阐释,及时回应和关照现实,增强话语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契合度,提升主流价值观话语内容的说服力。
2.创新网络话语方式。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手段,打通“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传播,将时下流行的H5、AR与VR技术融入其中;要发挥新兴传播媒介的优势,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式,更加生动地、立体地阐释传播内容。
3.优化网络话语环境。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为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提供条件;要关心老百姓的利益诉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保障话语受众的对话权利,使其主动参与对话。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进行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有效疏导和控制负面舆情,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传播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健全网络话语权的系列机制
1.网络话语法治机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管网治网,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空间法律法规,需要坚持依法治网,规范网络主体行为。网络立法是网络管理的基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体系,用法律明确规范各种思想传播的界限,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网络话语监管机制。对网络话语实施监管,加强网络话语预警机制与监督机制建设,不断强化网络话语监管机制,确保网络话语监管贯穿于网络话语主体信息传播的全过程。
3.网络话语回应机制。通过完善话语回应反馈机制,不断扩充渠道接收受众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主流话语效果评价机制,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影响力。不断完善网络回应制度,完善网络话语效果评价机制。重视网络受众反馈与评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网络话语传播方案,提升传播效果。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邮箱:ordossl@163.com
电话(传真):0477-8582224
地址: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第二行政办公区CBD T2 21层
网站标识码:1506000039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