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栏>>水利评论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2-07-15 10:19 来源: 作者:达古拉 【字体: 分享:
打印页面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进入汛期,由于暴雨冲刷,大量泥沙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汇流入河,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致使河床抬升,呈现出“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导致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鄂尔多斯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上中游,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 鄂尔多斯市依托重点治理项目,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后精心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各项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截至 2021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3.58 万平方公里,累计建成 1682 座淤地坝,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 33818 平方公里,土壤侵蚀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以轻度侵蚀为主,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进一步筑牢了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坚持以国家和地方投入为导向,以水保工程为抓手, 带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了政府、市场两手发力的治理合力;得益于通过多年不断总结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鄂尔多斯模式”。

一是坚持政策制度的连贯性。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全区率先推行了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户,谁治理谁所有;到新世纪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舍饲养殖;再到提出“三区规划”,在禁止开发区大力度转移农牧民,推动生态集中恢复,在限制开发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 建设新牧区;在优化开发区建设新农村。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序出台和一以贯之坚持下,生态建设实现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复转变,保障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和长效性。二是坚持政府投入的持续性。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从 2014 年开始,每年将征缴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的 80%返还用于全市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改革创新等,形成了稳定的投资机制。利用水土保持补偿费优先保障水利项目配套资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全市水利项目的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建成自治区第一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全区率先开展入黄泥沙监测,在主要入黄一级支流入黄口建设自动化泥沙监测站和沿黄风沙监测站,通过实测摸清全市入黄泥沙量;在全区率先开展全市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发布了水土保持公报;优化完善监测站网,提升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出台小型淤地坝报废销号管理办法, 利用补偿费逐年对达到淤积高程的淤地坝报废销号; 试点开展淤地坝新材料新技术示范;同时,每年安排执法队伍工作经费,确保补偿费依法足额上缴。三是坚持治理主体的多元性。采用水保补偿费补助形式,捆绑旗区财政和企业资金,有的项目治理资金由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旗区财政资金组成,有的项目治理资金由水土保持补偿费和企业资金组成,累计投入水保补偿费 3.17 亿元,撬动企业和社会投资 8.77 亿元。在全国首次试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在十大孔兑中的西柳沟和黑赖沟新建拦沙坝 151 座和 1 处引洪滞沙工程,大力减少入黄泥沙,年置换水量 2800 万立方米,总投资 6.43 亿元,其中投入市级水土保持补偿2.2 亿元,通过水指标置换资金,撬动企业投资 4.23 亿元。结合乡村振兴和农牧业产业发展,围绕城镇区、工业园区、矿区、旅游区和公路沿线,开展高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同时根据农牧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合理安排经果林、饲草料基地等,累计建成各类返还治理工程 52 处,大力助推城镇区和工矿区建设, 促进乡村旅游业和红色教育旅游业发展,带动项目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护,增加经济收入。四是坚持治理模式的科学性。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鄂尔多斯治理模式”。针对丘陵沟壑区,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相结合,治坡和治沟相结合、生态移民与封禁保护相结合的措施布局和治理策略,建立山、水、田、林、路及拦蓄工程相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从梁峁、山坡、台地、沟坡、沟道形成五道立体防线。梁峁、坡面采取水平沟、鱼鳞坑、穴状整地等方式,栽植乔木林、灌木林;在沟头布设围埂式沟头防护工程,埂外营造沟头防护林;在支毛沟沟底、沟坡和主沟流水线两侧营造沙棘防冲林;主沟道内修筑骨干坝和中、小淤地坝;在沟道两岸平缓的河滩地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针对风沙区,在库布其沙漠,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 的方式,在沙漠南北两侧营造生物锁边林带,阻止沙漠南侵北扩东移。利用沙漠东西排列的十大天然山洪沟和修建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在中间生态相对稳定的核心滩地,建设生态治理示范区。在毛乌素沙地, 针对沙丘低缓、地下水位高、有不少天然绿洲的特点, 采取“庄园式生物经济圈”的治理模式。以建设“生态经济园”和防风固沙林草带网为主,全面治理,形成以草库伦(林、草、料、水、机五配套)为中心的一家一户庄园式生态经济圈。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鄂尔多斯段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由“黄中找绿”向“绿中找黄”转变,这种“绿肥黄瘦”的景色, 不仅使黄河焕发新生,也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求实担当的水利人,必将带着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效,厚植着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的生态底气,浩浩东倾、踔厉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